就業壓力的增大 部分小語種人才遭遇就業難題
--------------------------------------------------------------------------------
有關小語種熱的報道前一段時間屢見報端,但筆者最近在采訪中卻發現,伴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有部分小語種專業也開始凸顯就業壓力,甚至還有學生表示,小語種專業也不一定好就業。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部分小語種專業人才的就業難,他們又該如何發展——帶著這些疑問筆者采訪了一些外國語學校的相關負責人。
部分小語種專業就業日趨艱難
“我學的是德語專業,在前不久的一場招聘活動中投了將近10份簡歷,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任何企業的面試通知,感覺希望渺茫。”一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的女生無奈地告訴筆者。
“小語種中的韓語畢業生就業一直還是不錯的,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的諸多韓企紛紛撤回,一些韓國家長也讓孩子從中國回到韓國學習,以便減少支出成本,因此今年韓語的就業率和往年相比開始下降。”全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副理事長、北京語言大學劉和平老師表示,“如今不少德企在招聘人才時,不僅要求學生有很高的德語水平,而且還必須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因此德語一直是小語種專業中不太好就業的語種之一。在此背景下,德語專業的畢業生也就多了幾分艱難。”
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郝健也指出,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小語種人才的就業壓力也變得越來越激烈。俄語每個職位的競爭人數從2008年的70人增加到2009年的108人;德語每個職位的競爭人數也從2008年的28人增加到2009年的36人;日語每個職位的競爭人數則從今年1月份的71人增加到9月份的83人;韓語從今年1月份的55人增加到9月份的61人;法語從今年1月份的39人也增加到了9月份的40多人。
“2006年前小語種畢業生就業率為100%,三年前也能達到95%以上,而現如今在市場沒有需求的情況下,僅憑單一的專業優勢是很難就業的。”蘭州外國語學校侯一農校長表示。
就業矛盾與供需失衡是造成小語種人才就業難的主因
當談及小語種人才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時,全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副理事長、北京語言大學劉和平老師表示,首先,如今選擇小語種專業學習的女性所占比例較高,而事實上市場對男性需求較大;其次,在2006年中非論壇之后,很多外國企業都開始把目光投向一些非洲地區,并試圖拓展非洲市場,但由于國內一些學生和家長對非洲地區缺乏認識而不敢去也不想去,也造成了就業面變窄;其三,在語言學習中,多數學生對企業了解不夠深入,既無相關背景也無工作經驗的小語種畢業生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就更難以就業了。
劉和平老師還指出,西方發達國家的專業技能人才文憑的比例超過了50%,而我們國家研究型的碩士比例卻占到了70%左右,這與市場的需求極不吻合。近年來,隨著文憑不斷提升,就業門檻也在不斷提高,而由于缺乏工作經驗,學生準備進入市場的質量和能力卻并沒有提高。因此建議大學生在了解市場需求的同時,選擇自己感興趣和有能力深入學習的專業,而不是一味地聽從家長安排或追隨潮流。蘭州外國語學校校長侯一農也指出,“小語種專業的招生由2006年的30%擴招到2009年60%,一年增加300萬帶來的是什么?是就業供需的嚴重失衡。”
北京外國語大學就業處的一位負責老師也表示,小語種畢業生開始出現就業難,除了市場的需求萎縮之外,學生個人的能力也是主要原因。僅憑一門專業就業是一種短視,畢竟專業優勢會在市場中逐漸失去競爭力。而如果專業本身具有一定優勢,并通過英語或者其他技能去就業就會贏得更多的優勢。
小語種人才應該往“通才”方向發展
面對就業壓力,小語種專業人才到底應該如何發展?對此專家給出了不同的建議。
劉和平老師認為,小語種學生進入高校后不僅要學會找到高中與大學的差異性,而且還要不斷積累知識以便提高自己的能力。她說,她的一位學生非常喜歡博物館學,經常利用周末時間到博物館去參觀,同時還和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取得了聯系,并獲得了進入博物館實習的機會。目前,這位學生已經融入到博物館工作的整個體系,當他畢業后不但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相信還會發展得很
北京外國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一位負責老師也強調,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應提早規劃,在學好本專業的前提下再有一技之長,并同時多做準備。
外研社綜合語種分社法語工作室王鵬老師則指出,小語種人才的戰場在艱苦的異國他鄉,如俄羅斯的寒冷、非洲的炎熱。如今盡管駐外工作人員的薪酬已經提高至平均萬元左右,但遠離家人的煩惱,依然令小語種人才一將難求。因此,王鵬老師建議,學生在校不能浮躁、懶惰、混日子;在學好語言專業的同時,還應該提高實際工作、生活以及交際方面的能力;勇敢面對涉外、駐外的生活,開拓進取,不要偏安守缺……
Tag: Gift |
Gifts |
Presents |
補習 |
be a tutor |
補習 |
補習介紹 |
上門補習 |
Tvc |
Promotion |
Brand |
Branding |
Graphic |
4a |
Corporate identity |
Logo |
Campaign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