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大學生村官不再是新聞 到基層就業渠道越來越寬

大學生村官不再是新聞 到基層就業渠道越來越寬
  1992年,人大碩士楊本倫回山東老家當村官,一時成為舉國關注的“明星人物”,而如今,山東每年都要選聘上千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近20年來,大學生村官在民眾眼中從難被理解到習以為常,他們的心態也少了些意氣飛揚,多了些成熟和理性。
  經歷了就業理念和用人制度的不斷變遷,被稱為“新知青”的大學生村官們發現,放下身段后天地更寬廣。
  從“驚世駭俗”到漸被接受
  對如今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到基層就業已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而18年前,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畢業生楊本倫當村官,卻被稱為“驚世駭俗”。
  1992年10月,28歲的楊本倫主動放棄了在國家人事部的工作,回到山東老家沂源縣石橋鄉東北莊村當起了村支書。作為農家子弟的楊本倫,能跳出農門吃上中央機關的“皇糧”,也曾心滿意足,而國家機關工作日復一日的循環讓他有些厭倦,于是他選擇了自認為“大有作為”的農村。對于他的這個選擇,有人驚訝,有人不解,有人贊嘆。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批示:“本倫的選擇代表了一個方向。”
  從2008年開始,中央組織部等部門決定用五年時間選聘1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我省2008年共選聘2599名高校畢業生。而2009年,我省選聘的大學生村官達到了2823名。
  隨著大學生村官的普及,特別是回鄉創業大學生的增多,村民們對基層大學生的心態也越來越平和。
  “現在選擇當村官的大學生,大部分還是因為就業的壓力,選擇到農村積累最基層的經驗。”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陳西村的大學生村官徐君說,她是濟南市公開招考的第一批150名大學生村官之一。“在村里沒人拿我們真的當官,我們自己也沒拿自己當官。”徐君說。
  “他們給村里添了很多生機”
  2009年8月,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劉艷磊,到廣饒縣大王鎮劉集后村擔任村支部書記助理。劉艷磊說,村民看見她就喊“小劉書記到我家坐坐吧”,還有村民時不時塞給她煮熟的玉米、熱包子,村干部對她也像“對自家的孩子一樣”。
  劉艷磊的崗位職責是政策宣傳、信息傳遞和黨員結對幫扶,但她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還兼職其他11個村的遠程教育管理員。到現在,最讓劉艷磊得意的是,她已經辦了一些實事。“幫村里一位70歲的孤寡老人辦了五保,并幫她入了鎮上的養老院。另外還在村里成立了團支部,現有成員15個。”
  與許多人“別無選擇”之后才到基層不同,大學生村官徐君的選擇多了一些自愿色彩。“我總覺得人這一輩子總要干點有意義的事,到老了有點值得回味的東西。”徐君說,去年她不顧周圍親友的反對,放棄了珠海邊檢的公務員職位,而選擇了濟南的大學生村官。“我爸媽現在特別支持我,他們覺得我在村里干得挺好,而且村里的人對我都很好。”徐君說。
  大學生“村官”的到來也給村里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徐君所在村子的婦女干部李華就深有感觸地說:“他們讓我們感覺年輕了,整個村子好像都添了很多生機。”
  “希望別出現第二個楊本倫”
  作為2004年下到農村的大學生村官,梁才(化名)如今成長為某鎮的黨委副書記,他曾經在農村任職兩年半。 “至少現在針對大學生村官的政策好多了,政府更加重視了,制度也更完善了。”梁才感慨地說,“我們那時很多政策不明晰,甚至哪里發工資都不清楚,感覺很不穩定。如果不是有一腔熱情,恐怕難以堅持那么久。”
  對于當初選擇當村官,8個多月后,劉艷磊依然感覺自己沒走錯路。盡管現在實行的是聘任制,但因為有國家政策的支撐,她依然充滿信心,“考省級公務員可以加4分,考鄉鎮公務員加8分,考研也可以加分。”
  “大家還是想找一個正式的穩定職業,求穩定的心態比較強烈,因而絕大多數大學生村官還是希望能在基層積累經驗,將來可以考公務員或研究生。”徐君說,政策引導也是“大學生村官”漸成潮流的一個重要動因。
  1998年,當村官六年后,因“水土不服”,屢屢受挫的楊本倫離開農村,南下打工。多年之后,楊本倫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在黨政部門對大學生村官的管理和幫帶機制更加健全,相信大學生村官能夠在農村找到用武之地。“但愿我的經歷能夠對大學生村官有所啟發,不要再出現第二個楊本倫。”
  
Tag: Job Jobs 求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