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

你家有隱性暴力嗎? 對付它需要強有力心靈力量

你家有隱性暴力嗎? 對付它需要強有力心靈力量

--------------------------------------------------------------------------------





  近日,番禺某小區發生了父親體罰孩子致死的事件。由于和妻子關系緊張、生意不順,該父親一怒之下失手將兒子溺死在浴缸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在盛怒之下對孩子施加暴力致死的例子固然有點極端,并不多見,但記者采訪發現,生活中家長無意中對孩子的“隱性暴力”十分普遍,而家長往往也沒覺察到。

  專家表示:家長通過言談、表情等隱蔽方式給孩子造成的情感傷害都屬于“隱性暴力”。“這種危害起初并不明顯,所以常被忽視,但日積月累,當傷害累加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孩子的強烈反抗和心理問題,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恐嚇:“你再哭,就給你扔樓下去!”

  兩歲半的丁丁剛去幼兒園,非常不習慣。每天早上都要哭鬧好一番,弄得家長和老師都沒辦法。丁丁爸索性把丁丁放在教室里就走了。可害怕的丁丁還是哭個不停,幼兒園老師面對這么多哭鬧的孩子,也難以保持耐心。丁丁班上的陳老師威脅丁丁說:“你再哭,就給你扔樓下去!”嚇得丁丁趕緊止住了哭聲。可丁丁心里也有了陰影,那以后更加不喜歡上幼兒園了。

  威脅:“再不睡覺,媽媽不要你了!”

  桃子媽媽是個很溫柔的母親,生孩子前前后后也看了不少育兒書籍,她曾經暗自下過決心:自己絕對不要做一個打罵孩子的媽媽。可是前幾天,桃子媽媽卻破例對不到兩歲的桃子進行了嚴辭訓斥,甚至幾乎要動手打孩子了。桃子媽媽對記者說“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原來,小桃子晚上9點多睡下后,12點多就醒了,然后就怎么都不肯睡,偏要到陽臺去玩水。媽媽怎么哄都說“不要”,講故事、唱歌通通不起作用。桃子媽在地下抱著桃子走了兩個多小時,胳膊和腰都累得支撐不住了,無奈之下把小桃子“丟”在了床上,大聲威脅桃子說:“你再不睡覺媽媽就不要你了!”

  代辦:“這個破玩具你留著干什么?”

  一天,小學一年級的雯雯宣布“最討厭媽媽”,還在家里大鬧了一番。原來,在雯雯上學的時候,媽媽收拾房間,把雯雯小時候的玩具扔的扔,送人的送人了。結果雯雯一回家就委屈得大哭,心里對媽媽怨恨極了。可媽媽也感到有點奇怪:“不就是一籮筐破玩具嗎?孩子真是太任性了。”

  強迫:“不許哭了,憋回去!”

  崔珍的兒子小山今年5歲,一遇到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就吭吭唧唧地哭個不停。而崔珍最近在公司里也遇到了點不如意,心情很差。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兒子又讓自己心煩。制止兒子沒有結果的情況下,崔珍就對兒子喝道:“不許哭了,憋回去!”小山見媽媽兇巴巴的,就生生地把哭泣給“咽”了回去,但又很難“咽”回去,還在抽泣。崔珍又喝道:“數三個數,要是還抽泣媽媽就打你了。”小山很難受地止住了抽泣。

  貶低:“你這個笨蛋,我看你以后只能去撿垃圾!”

  三年級的張磊上課經常不注意聽講,學習成績也不太好,總是排在班級的倒數幾名。對此,在一家國企工作的爸爸媽媽覺得非常沒面子,可自己又沒有太多時間輔導孩子,只能抓住機會就“督促”孩子進步。張磊媽媽覺得,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有競爭意識和緊迫感,所以經常罵小張磊是“笨蛋”。“你如果再這樣下去,我看你以后只能去撿垃圾,沒人會要你的。”

  專家支招:

  對付“隱性暴力”需要強有力的心靈力量

  廣州“心智源”教育中心主任劉中良認為,孩子在家長面前是弱勢人群,因此家長要特別警惕自己可能不小心導致的“隱性暴力”給孩子的心靈帶來的傷害。而對付“隱性暴力”,家長需要從以下多個方面下工夫:

  把孩子當作個體來尊重:

  雖然孩子的生命來自于父母,但家長不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甚至“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養活大,你就應該聽我的”等等。在這樣的思想之下,對孩子的虐待和暴力就非常容易發生了。

  孩子的情商需要成長: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為“理想中”的樣子,可孩子偏偏總是有很多“問題”,稍有不滿就以哭鬧相逼。事實上,用哭鬧解決問題正是孩子還未成熟的標志。

  遇到挫折和不如意,孩子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也確實無法面對,所以“哭鬧”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很多時候這種本能是出于自我保護,不過也有很多時候,哭鬧只是為了達成“任性”的目的。家長應該學會面對孩子的哭鬧,首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冷靜理智地面對,進而在點滴生活中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情商,學會用溝通的方式解決問題,逐漸走出哭鬧的困境。

  愛心和耐心不可或缺:

  年紀越小的孩子越無拘無束,自由散漫,也難于理解家長的“道理”,動輒以哭鬧相對抗。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往往容易跟著由無奈變為焦躁,最后,為了解決問題,只好嚴辭責備以至于動手打孩子。“很多家長本身也很無助。”

  “但是所謂孩子,就是與成年人有區別的,他們天真爛漫,可愛無邪,卻也難以管束,放縱恣意。孩子的成長,的確需要父母付出很多代價,這代價不僅是時間和精力,還有對于耐心的考驗,其實這也是對家長愛的考驗。如果認為自己難有這樣的耐心和愛心,家長就要在選擇生孩子之前慎重考慮,可一旦把孩子生了下來,就應該給他時間和耐心,等待他的成熟。”

  行動勝于語言:

  對于孩子來說,成長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馴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第一要旨就是“行動勝于語言”。如果家長只是口頭上告訴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孩子往往難以聽從。但如果家長在行動上給予孩子嚴格的規定,孩子就容易了解并遵守了。

  比如說,如果孩子夜里還想出去玩,不想睡覺,家長可以讓孩子哭鬧一會,并不斷給孩子講道理:“晚上不能出去玩,太陽公公也回家睡覺了,晚上出去玩容易感冒。”如果孩子執意不肯,就任孩子繼續哭,家長可以用輕輕拍、抱抱的方式撫慰孩子,但堅決不能聽從孩子,讓孩子出去玩。這樣,孩子一段時間后就自然哭累了,睡覺了。

  切忌自己情緒化: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警惕自己的情緒化。“有些家長對孩子的管教經常不一致,自己心情好、有時間的時候就對孩子親愛有加,孩子提出的什么要求都滿足;但如果自己心情不好,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就把脾氣撒在孩子身上,即使是孩子的合理需求也不高興理會了。這樣的話,孩子會覺得無所適從。”

  家長要學會自控,才能引導孩子成長。

  記者直擊:“隱性暴力”不少見

  談到“隱性暴力”,廣州“蘋果樹”親子中心專家劉智剛對記者介紹說,到該中心來的孩子中,有許多心理問題都是由不愉快的親子關系造成的,而通常這種關系中都有虐待的成分。“很多家長以為只要不打孩子就不算虐待,可他們有所不知的是,雖然身體沒有傷痕,孩子心靈上的創傷卻不亞于斷手斷腳、鼻青臉腫。事實上,家長對于孩子的威脅、撒氣,或是隨意扔了孩子的一個小物件,都可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記者采訪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隱性暴力”的確并不少見。

  隱性暴力話你知:

  威脅要傷害孩子,動不動就讓孩子心驚膽戰。

  “翻臉像翻書”,把氣出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態度不一致。

  隨便丟掉、破壞孩子的私人物品或有紀念價值的東西。

  過多干預,不給孩子自由的空間,一切都要受家長控制。

  侮辱、貶低、嘲笑、罵孩子,特別是在外人面前。

  在情感上或言語上冷落孩子,讓孩子有被拋棄感。

  遇事過于苛刻,總是拿別人與自己的孩子作比較。(文/記者 馮秋瑜 插圖/王路俠)



Tag: Job |
Jobs |
求職 |
be a tutor |
補習 |
補習介紹 |
上門補習 |
Gift |
Gifts |
Presents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