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高薪? 昔日MBA「金領」飯碗已打折扣DBA
發佈者:SEO香港優化專家 - PHD
博士
近兩年來,對於中國的許多M BA學生來說,畢業時就面臨就業難問題的比較普遍。一方面,企業急需人才,卻抱怨找不到合適的管理者;另一方面,M BA學生花費巨資辛苦研讀,畢業時卻抱怨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企業說:M BA太浮躁、眼高手低、理論與實踐脫節。M BA說:我們起點高,而且付出了很大成本,用人單位聘任時不能不考慮。
中國M BA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企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M BA?
危機四伏
「M BA=高薪」,這是許多人對M BA的基本印象,但這個現象近一兩年有了改變。
據今年M BA的信息顯示,M BA報考人數開始下降,有部分院校只招到兩三個人。毫無疑問,昔日拿下M BA學位就等於穩端「金領」飯碗的保證已打折扣。
據悉,十多年來,M BA的數量保持了高速增長,1991年全國M BA僅招生百餘人,而去年入校的M BA規模達到了12173人。目前全國共有12041人獲得M BA學位,在校學員為32393人。
但與國外成熟的M BA教育制度相比,國內的M BA教育主要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師資問題。M BA的師資在國際上是有條件的:必須有PH.D(博士)學位;有研究成果,有綜合實際能力,就是要求你既是大學教授,同時又是咨詢公司裡的專家,或在金融機構、公司裡任職等。國外著名商學院的教師幾乎100%擁有博士學位;而國內,即使在北大清華人大也很難接近這一比例。同時,很多老師自身就沒有系統地學過管理,實踐經驗也難與國外的老師抗衡。其次是教材和案例建設。M BA的教學方法是啟髮式、討論式。案例教學是M BA培養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據說哈佛的M BA在兩年內要分析800至1000個案例,也就是說平均每天要處理2至3個。而中國M BA在抱怨案例太少。清華大學1991年就建立了經理管理案例。幾年下來,案例只有300多個左右,而且大部分是國外「進口」,中國公司、企業的案例只佔極少的比例。最後是選拔機制。國外M BA考試比較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面試是選拔M BA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面試來發現真正具備企業家素質的人。在總成績中,面試成績通常佔到四
成的比例,決定你是否會被錄取。而國內雖有面試一項,但基本上是筆試分數夠了就可以上。
儘管中國的M BA存在「硬傷」,而更讓辦學單位頭疼的還是M BA用人市場的低迷。
與前幾年「火爆招聘」相比,企業對M BA的興趣也在減弱。「M BA們對企業的忠誠度不高、但對自身的期望值卻很高,動輒要求『高薪』『高職位』,而且不願意從基層幹起,因此我們近幾年來一直都沒有再招聘過M BA。」一位負責人力資源的副總裁這樣評價M BA學生。
同國內企業用人觀念的「理性」相比,跨國公司更注重工作經驗。安利、 BENQ等企業,要麼通過和一些重點高校的商學院、管理學院進行聯合辦學來培養M BA,要麼通過建立內部的培訓體系來培養中高級管理人員或為願意報讀M BA的員工提供資助,從來沒有或不再前往高校招聘M BA全日制畢業生。這種變化的結果,直接造成了企業對M BA畢業生的需求量越來越少。
一位資深的獵頭公司人力資源顧問告訴記者,外資企業在招聘高級員工時,幾乎都「更加注重工作經驗而並不關心是否具有M BA背景」。即使對於擁有M BA教育背景的人才,「讀M BA前的教育背景、英語水平和是否具有在跨國公司工作過的工作經驗」也始終是最重要的招聘標準之一。例如,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在本土招聘員工的過程中,已經將M BA的比例由1993年的61%降至現在的43%,主要原因是由於該公司發現「往年來自法律、醫藥和其他專業的大學生也同樣能拿出優異的成績」。
注重專業
多年以來,以崇洋為最大特色的泛M BA教育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眼高手低、水土不服的M BA,這些M BA在理念、專業背景和實踐能力上的重大缺陷使他們難以擔當諸如涉農企業、民營企業的管理重任,並使涉農行業面臨著數十年被忽視所造成的巨大人才缺口。市場在呼喚有實戰能力的M BA,涉農行業更是呼喚專業化、實用化、本土化的人才。
「在這種泛化的M BA培養模式下走出來的未來的『職業經理人』,相當一部分M BA其實仍懸浮在事業的中空階段,就像萬金油,好像在哪個崗位都能獨當一面,但在哪個崗位又都不能得
心應手,既不願降低身價,再提升又遭遇來自各方面的瓶頸。」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王秀清在批判泛M BA教育模式的後果時說。
事實上,今年M BA報考的回落和一些M BA畢業生就業不理想的現狀,正是市場對中國M BA教育的一次優勝劣汰的調整。
「這一兩年,我們的M BA學員的市場前景都不樂觀,去年我們的M BA畢業生就業遇到一些困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M BA老師這樣說。
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清華經濟管理學院、中歐工商管理學院等幾所辦學較早、起點較高的院校,已經在M BA教育梯隊牢牢地站穩了腳跟,形成了權威的綜合M BA教育。剩下的院校或機構舉辦的M BA教育,在沒有自己獨有特色的情況下,無論自身的發展壯大還是培養的M BA的市場前景,都將面臨發展瓶頸。
「商學院如果沿襲泛M BA教育的模式已經很難從業已形成的格局中脫穎而出了。然而,中國行業M BA教育的空白,專業M BA教育的市場卻仍未開掘」。一位資深人力資源專家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正式啟動的中國農業大學M BA項目無疑具有突出的意義。農大M BA項目立足於農大在涉農行業單方面所特有的教研優勢和豐富資源,秉持「四個導向」(職業導向、能力導向、素質導向和市場導向)、「四個結合」(與行業發展相結合、與企業實踐相結合、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辦學方針,在專業設置、課程設計及培訓方向上獨樹一幟,直接面向涉農行業和民營企業,提供量身定做的M BA教育,開國內專業M BA教育之先河。
「M BA的培養越分越細,走專業化、能力化發展的路子,以後將會是主要的趨勢,泛M BA教育模式最終將走向終結。」中國農業大學M BA負責人付文閣博士很肯定地說。
BB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